尴尬“问诊路”
2021-08-06 17:00

尴尬“问诊路”

  农业执法人员在泽雅一豆芽生产作坊内提取即将卖到市场上的豆芽。

尴尬“问诊路”

  执法人员对桶内的神秘液体进行提取采集。刘伟摄

  一根豆芽的

  本报记者

  豆芽,是家家户户餐桌上缺不了的菜。但是,今年8月初,“党报热线”88869996接到市民举报:市场上白白胖胖的豆芽并不安全,都是经过多种化学添加剂催生、保鲜的,含有多种有毒有害物质,长期食用会对健康造成损害。

  顺着这条举报线索,从8月初至今,围绕豆芽,记者展开了一番调查。通过明察暗访和抽样检测,调查结果与举报人反映的基本相符,样品豆芽惊现多项相关法规明令禁止的成分。然而,相关部门面对证据确凿的问题豆芽,如何处罚、治理,竟成了难题……

  核心提示

  普通豆芽菜需要一周左右的生长期,而添加化学激素的豆芽生长期只需4天左右。

  近年来,台州、金华、绍兴、上海、沈阳等地查获大量“问题豆芽”,累计上百名生产者均以生产销售有毒有害食品罪、制造销售假冒伪劣产品罪等被判刑。

  问题豆芽白胖、无根、挺直,长期食用对健康会造成损害。

  举报药物催生,豆芽有“毒”?

  举报人廖先生说,他从事过多年的豆芽生产,但由于其他厂家通过使用各种化学添加剂,生产出的豆芽比他家的白胖,卖相好很多,加上生产周期短、产量大,他难以与他们竞争。本来,他也想通过同样的方法加工,但这两年,外地一些豆芽菜农因加工“毒豆芽”被判刑,他不愿冒风险,索性退出了豆芽行业。但是,他深知,这些“毒豆芽”大量流向市场,给老百姓的健康带来很大威胁。

  廖先生介绍,温州市区的豆芽生产,主要集中在瓯海区泽雅镇天长村,每天生产近万斤问题豆芽。卫生条件差,使用违禁添加剂,已成为豆芽行业的“潜规则”。

  廖先生说,在豆芽从浸泡到生长的过程中,菜农会使用无根激素、生长调节剂等多种激素类农药,加快豆芽生长,在运去市场之前,还会洒上保险粉(漂白粉)。这些添加剂普遍具有刺鼻的味道,都含有6-苄基腺嘌呤、二四D、多菌灵、退菌特等知名不知名的违禁添加剂。

  廖先生还提醒记者,菜农们使用这些药品非常隐蔽,药品藏在家中,半夜调制好后,才拿到作坊里喷洒在豆芽上。而很多成分的检测,温州的检测机构根本查不出来。

  暗访神秘水桶,装着什么?

  接到廖先生举报后,记者来到瓯海区泽雅镇天长村,进行了为期一周的明察暗访。

  在天长村,随处可见路边摆放着的装豆芽的木桶,高1米左右,直径1.5米左右,一个桶就可以生长一两百斤豆芽。据当地一位老人介绍,村里共有近10家豆芽作坊,主要由福建人经营,时间长的已经在天长村搞了十几年。老人说:“这里的豆芽我不敢吃,加了很多东西,作坊里很臭。”

  在村子深处的一片小树林里,集中着四五家用于生产豆芽的棚屋。每间棚屋都用布帘遮得严严实实。一看生人靠近,作坊里的工人就会投来警惕的目光。

  经过几天观察,记者发现,这些豆芽菜农每天深夜10点之后,都会从家里拎出一个塑料桶,拿到作坊里。可以看到,桶里装满液体,分量不轻。

  据廖先生介绍,这个桶里装的,就是芽农在家中配好的药水。

  一天深夜,乘工人离开作坊之际,记者掀开一家棚屋的布帘,进行近距离观察。棚屋里的灯光非常昏暗,地上满是积水,一股剧烈的漂白粉味直冲鼻腔。只见大概一百多平方米的空间里,密密麻麻摆满木桶,里面满是正在生长的黄豆芽和绿豆芽。这些豆芽大概十几厘米长,豆粒格外饱满,豆芽径特别白胖,底部无根须。正当记者想查看芽农拎进来的那个神秘塑料桶里究竟装着什么,工人回来了。看到记者在门口张望,他立即警惕地询问,并让记者赶紧离开。

  记者经过多方努力,辗转找到一位曾经在天长村几家豆芽作坊里当过工人的小郑。说起豆芽,小郑直摆手:“懂行的人都知道,现在的豆芽尽量不要吃。”

  小郑介绍,从泡豆到豆芽培育,到上市,几乎每一道程序,都要添加多种药物。“这些药品具体是什么我也不知道,因为药品包装上大多没有具体成分的说明。只知道他们经常一车车运来,主要来源是江苏。”小郑说,“老板们很警惕的,药藏在家里,一般的工人根本看不到。只知道每天深夜或凌晨,他们配好了拿到棚里,浇在豆芽上。这些药,闻起来像农药一样臭,我们浇豆芽的时候,都不敢光着双手,碰到了会刺激皮肤。还有就是水源,豆芽生长对水源要求很高。但为了节省成本,很多芽农从河里以及浅井里直接用水。这些水大多被污染过。”

  疑惑违禁药品,检测不出?

  添加这么多违禁药,难道部门不管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