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首個社區級“就業小站” 讓居民在家門口找
2024-04-03 04:15

原標題:成都首個社區級“就業小站” 讓居民在家門口找到工作

“你好,能看看我的簡歷還有哪些需要完善的地方嗎?”今年9月,在西南交通大學(九裡堤校區)校園招聘會現場,小趙同學曾焦急地向成都市武侯區人力資源市場工作人員尋求幫助。

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的數據顯示,2023年我國高校畢業生人數將達到1158萬人,再創歷史新高。小趙和工作人員溝通時提到的痛點不少求職者都有——招聘軟件上就業信息龐雜,且很難精准求職。作為剛畢業的大學生,她希望從修改簡歷到指導推薦工作再到匹配崗位,能夠得到完整的培訓體系。面對這一系列“要求”,成都武侯區人力資源市場工作人員開啟了“一站式”就業工作服務。

引入第三方機構 連接“供與需”, 解決招聘難和就業難

武侯區人力資源市場能夠快速響應,也得力於引入了一家第三方市場化運營機構——四川省瑞方人力資源管理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瑞方人力),這家人力資源平台擁有完善的就業指導團隊以及招聘資源整合平台,為小趙提供了職業規劃指導、簡歷修改完善、傳授面試技巧、進行模擬面試等幫助。

接著,求職問題被“傳輸”到了街道,成都首個社區級“就業小站”——火車南站街道錦官新城社區就業服務小站為小趙篩選工作機會,同樣由瑞方人力和社區進行聯動,最終發現社區管轄內的豐德國際廣場就有一家符合要求的企業在積極招聘。各方努力下,小趙匹配到一份工作。從區到街道再到社區,錦官新城社區就業服務小站就像一個“快遞中轉站”,將區內的求職問題和招聘問題直接“點對點”解決。這也是武侯區提出的“區—街道—社區”三級就業工作服務體系。

為什麼需要這樣的社區服務小站?擁有多年人力資源經驗的瑞方人力總經理王宇分析,目前線上招聘對於大部分企業成本越來越高,部分企業需要由瑞方這樣的人力資源公司進行全流程助力招聘。對於求職方,白領則需要一個精准的求職平台,而像藍領所在的勞動密集型領域同樣存在著招聘和求職的供需難題,擁有豐富資源的社區,一旦能上下游聯動,就可以解決這個問題。

在錦官新城社區書記蔡麗英看來,該社區能建立成都首個社區級“就業小站”並不意外。天然的地理位置和資源條件,讓社區能夠充分發揮就業資源配置能力。“我們社區有24個物業小區及院落,有國航世紀中心、新希望大廈、商鼎國際等7個商業樓宇,有1100余家駐區企事業單位。居民有需求,企業也有需求,所以會更多促進轄區企業,讓企業的招聘和居民的求職進行互聯互通,通過小站搭台,讓大家成功‘牽手’。”據了解,目前錦官新城社區聯合瑞方人力,每月會安排專人對社區企業及個人需求進行摸排。充分發揮“大數據+鐵腳板”作用,實施“敲門行動”,重點針對高校畢業生、就業困難人員、“4050”人員、殘疾人等重點群體,將困難人員的就業需求與用工崗位招聘需求進行“點對點”精准匹配。

居民走出樓就能職業“問診”

拓寬就業渠道也帶來新的希望

行走在錦官新城社區,記者觀察到不少線下就業服務場景。例如,區域內設置了武侯人才一碼通,可以通過掃碼了解武侯區人才培養、“雙一流”高校畢業生人才招用、智力交流、服務優秀專家、政府特殊津貼人員選拔等五大人才政策。此外,該空間還設置人才宣傳LED屏,“小武求賢”等找工作的二維碼,讓居民不出社區就能找到好工作。

王宇對記者介紹,對於正在求職的人而言,職業指導很重要的作用是破除心理障礙。而政府主導的平台具有一定的公信力,“求職者可以在一個具備公信力的平台和場景下放心找到工作,在宣講會和各種沙龍活動上,我們也會盡量鼓勵大家,要敢於突破固有觀念,先就業再擇業。先干起來,再去尋找自己真正想過的生活。”

除了沙龍等活動,社區就業服務小站會在每個季度內開展一場專場招聘會,每一兩個月舉辦一次企業家沙龍,邀請轄區內眾多企業參加,盡量滿足求職者和企業雙方期望。王宇表示,瑞方人力聯合錦官新城社區還在線上、線下依靠載體搭建了一系列就業場景,“轄區企業可以通過瑞人雲平台查看即時發布的人才供需信息,滿足招聘需要。對於求職者,我們會以小程序、公眾號作為載體,搭建社群,讓居民入群及時知曉活動的相關信息。開啟專場招聘會時,我們也會將求職者拉進微信群裡,及時分享招聘信息,讓大家通過社區的平台,更方便、更快捷地找到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