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畜牧养殖行业未来10年发展前景分析
2021-08-26 22:42

未来10年,我国养殖业将实现重大战略转型,在农业中率先实现现代化,成为保障食物安全和促进农民增收的支柱产业,成为促进国民经济协调发展的基础性产业.

一、中国当前畜牧养殖行业的发展现状剖析

中国畜牧行业的发展其实就是短短的三十多年,与我国改革开放的发展紧密相连.泰国正大与1979年在深圳建立了第一个饲料厂,也是深圳第一个外资企业,从此揭开了中国畜牧行业蓬勃发展的一幕,正大就是中国畜牧行业的开拓者,中国畜牧执业人员的导师.中国在短短的三十年中从"鸡屁股是银行,杀猪过年,鸡犬相闻"的小农经济,发展到现在以小规模散养户为主体的养殖模式,部分养殖企业已经实现了规模化、标准化养殖,但是中国畜牧养殖仍以个体养殖户养殖为主体.现在散养户普遍属于劣势群体,在整个产业链中制约整个产业的发展,无序发展,造成养殖市场忽高忽低不正常波动,饲料厂饲料销售竞争激烈,宰杀厂原料竞争激烈,中国养殖户辛辛苦苦却挣不到钱,绝大部分的利益流入了中间渠道.

由于中国养殖以农村散养户为主,不但养殖技术陈旧,对新管理技术的接受能力有限,而且养殖小布局不合理,大布局更不合理,特别是区域卫生防疫基本处于一个空白.中国的畜牧主管部门基本上就是一个收费部门,根本没有起到他的管理、规划、指导、防疫的作用.养殖户跟风现象比较严重,养殖密度大、区域养殖距离近,粪便、病死禽喂狗或者销售,造成中国现在大的疫情基本1——2年就可以席卷全国,严重影响到广大养殖户的养殖效益.

为了防病过于依赖、迷信疫苗和兽药的作用,致使医药费居高不下,据了解2009年1月份养殖大肉食只平均用药1.5——2元之间.以现在普通养殖规模3000只计算,仅仅医药费一项就是4500——6000元之巨.高成本、大剂量用药造成了药残绝大部分超标,致使中国肉食品无法走出国门.最大的讽刺就是08年奥运会大部分食品均为进口,这不能不说是中国畜牧业发展三十年来的一个悲哀.

饲料产能远远大于市场需求,竞争激烈,部分小规模饲料厂的不断死亡就是最好的证明;宰杀厂更是为了保持自己的有限人力资源,到处抢鸡,或者单方面撕毁合同损害养殖户利益;中间渠道,饲料厂经销商因为垫付货款、掌握一部分养殖资源、可以整合部分资源、饲料厂竞争、宰杀厂竞争等原因一直高高垄断产业链最肥厚的一环;肉食品销售渠道更是大资金、大实力中间分销商的饕餮大餐.而广大散养户却是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规模小,门槛低,群体大、养殖管理知识贫乏、模仿摸索养殖、经济效益低下,甚至出现亏损情况.即使赚钱相当一部分赚的也是自己的劳动力钱,只是把给别人打工变成了给自己打工.

国外畜牧业巨头纷纷进入中国,美国泰森集团、泰国正大集团等等更是在中国投入巨资;风险资金也是乘虚而入,美国高盛大规模入主畜牧行业.这说明畜牧行业潜力巨大,市场前景极好.

可是08年的婴儿奶粉三聚氰胺事件、咯咯哒鸡蛋三聚氰胺事件、北京,山东,湖北,山西等地的禽流感死亡事件、处处可见空荡荡的鸡棚、停产半停产的饲料厂宰杀厂,无不在诉说着曾经的从前,和极度迷茫的未来.中国的畜牧行业明天的路在哪里?

二、中国当前畜牧养殖行业存在的问题

当前畜牧养殖行业存在的问题主要如下:

1、利润分配不均,养殖户利益得不到保护.随着劳动力成本的提升,广大农民宁可出去打工也不从事养殖.而饲料经销商、兽药经销商们依靠掌握一定的资源与饲料厂和食品厂讨价还价谋求个人利益,成为行业中最大的赢家.肉食品渠道更是如此,造成真正从事实业工作养殖户、饲料厂、食品厂却得不到应该得到的利益,服务商却是吃的脸大脖子粗,特别是广大养殖户的利益根本得不到应有的回报.

2、肉食品药残超标,出口受阻,国内宰杀厂低价恶性竞争.无论国内市场还是国际市场对中国肉食品均抱着不信任的态度,致使中国肉食品行业只能从事代工或低价竞争,陷入低价低效的恶性循环.

3、国家为了平抑物价和随着WTO协议的逐步生效,肉食品进口激增.因为消费习惯不同国外进口食品价格偏低,对国内宰杀行业造成巨大冲击.特别是国家2008年对养猪的补贴造成一窝蜂的母猪增栏,存栏量过大,供求关系失衡,猪肉产品价格一落千丈,连带其他肉食品价格一蹶不振.

4、广大散养户养殖观念陈旧不能接受新的管理理念,养殖水平参差不齐.随着疾病的蔓延和爆发频率的提高,特别最近的禽流感,造成肉鸡养殖大面积萎缩,更加剧了饲料厂与食品厂的产能压力,造成饲料企业与肉食品依靠价格恶性竞争.